外国诗歌经典小诗
外国诗歌经典小诗
诗歌是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外国诗歌中也有许多经典小诗,它们或表达深情,或唤起共鸣,或探讨哲学,或传递人生哲理,让人深刻感受到诗歌的厚重与魅力。
《孤独者之歌》
来自英国著名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这首诗,在1794年被收录进其作品集《经验之书》,被视为浪漫主义诗歌的经典之一。这首小诗表达了人们在世间行走时孤独的内心感受,表现出一种社会生活的种种弊顽,如诗中所言“人生比浮士德——一曲肖邦绝调”,表达出了掌控不了自己人生命运的无奈,甚至向往死亡释放自己的情感。诗歌语言朴素明白,却能呈现出强烈的情感。
《黄沙百战穿金甲》
这句极富磨砺感的名言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七绝《登鹳雀楼》中。句子出自诗歌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及后一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同,结为三个短语,各自表达独立的意义,但又相互呼应。这句话提醒了人们在多次挫败下要更加坚强地面对未来,去挑战更高层次的目标。王之涣在此诗中针对人生命运的转折表达了对命运不屈服的决心,鼓舞人们不畏挫折,不怕失败,敢越过重重障碍,胜利翱翔于天际。
《病柳》
这首小诗源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刘十五妓》之一,借刘十五妓得病而构思的一首余病甚重的诗。诗中用极其细致不拘泥于表面,而以死生之间的微妙变化来表现病柳,其枯萎的外表铭刻着生命被夺去的寓意,这样的创作手法极具文学性价值。在这首诗中,白居易用中心思想将文学推向更加深刻的领域,表达了人生的无常。这首小诗已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代表之一。
《枯藤老树昏鸦》
这首小诗被认为是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徐志摩在这首诗中以小诗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寄托了他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之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生活场景凝结了许多读者的心血,诗歌的背景描写生动生活的日常,却在行文的深度中表达了人生的使命,可能正是因为旁人在熟悉的基础上,觉得这个世界变得叫动人,在小小的生活里却传递出极其深刻的哲理。
《惠崇春江晚景》
唐代文人元稹喜爱春江,于大历十三年至十四年间,担任惠州知州时,住宅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居惠山下,临春江。写下这首历史上著名的古代小诗表达了他对春江晚景的喜爱。元稹通过举例春江脉动,抒发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情感境界,从而在诗歌中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抱负,这个过程中渗透出一种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这首小诗大约写于唐朝年间,至今漫步春江畔犹能吟诵,显然它经久不衰的文学价值对于后代造成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