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诗集
介绍-刘禹锡诗集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著名的文人、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唐代中唯一一个深入考察“文人道”的人。刘禹锡在政治、文学和学术上都有杰出的表现。他的诗以言志、咏景和描写身世感慨为主。他的诗集分为《陋室铭集》和《韩愈集》两部分,其中《陋室铭集》有北京图书馆宋刻本、故宫博物院宋刻本和四库书本等多种版本。
刘禹锡文学成就
刘禹锡的诗歌既有讴歌朝廷的,也有歌咏自然风光等。其中《陋室铭》是比较著名的一首,该诗传颂至今,诗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此诗字正言直讽,旨在评述“人无荣于勿忘”,要求我们在贫贱时也应该高风亮节,刘禹锡的诗歌语言优美,思想深刻,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陋室铭集》
《陋室铭集》写自己的生活环境,不仅直言物质简朴,也表明了自己清高、超脱恩降的气度。同时又点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刘禹锡以低调注重自己家中的设置,“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可见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昔日风光的缅怀。所以,刘禹锡的“陋室铭集”不仅有反映个人命运与处境的内涵,更有揭示社会人文精神的特征,在历史文化的记忆里承载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
《韩愈集》
《韩愈集》这一部中,同样是诗歌也相当著名,如《江雪》、《竹枝词》等都是杰出的作品。其中,《江雪》诗写出江南的冬天,雪似棉花,旷野一片白皑皑,北风乍起,满地落黄花、人消瘦,景物色彩鲜明,富有深刻的寓意和审美内涵。
刘禹锡的政治生涯
刘禹锡生于贫贱,却刻苦读书,成为大家,最终进入皇宫为官。此时的他已是很有才学的文学家,后为宰相,直接服务于唐朝平和盛世时期,治理繁荣的医道、科技、文艺等各方面,使唐文雅人盛名显赫,期间刘禹锡为政刚正,不为权势所动,尽职履责,广受人们的敬仰与赞颂。
总结
刘禹锡是唐代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文化专家以及政治家,他不仅有别于其他文人的声誉,同时以诗、散文、赋等多种文体为主的作品也经常被人们传诵颂扬。他的作品以纵横交替,富丽堂皇的文章居多,文章语言无一不深刻动人,堪称唐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传世佳作《陋室铭集》和《韩愈集》都被视为中国文学珍品,历久弥新、不朽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