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古诗两句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东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因其爱好田园生活和倡导“归去来兮”的思想,被誉为“田园诗人”。
《饮酒·其二》全诗
《饮酒·其二》是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全诗如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心远地自偏”剖析
“心远地自偏”是《饮酒·其二》的第二句。“自偏”表示自然偏好,即“心远地”的好处,如同篱下菊花和南山美景一样,随处可见。陶渊明认为,放弃繁华都市的喧闹,回归大自然,心灵得到舒缓、放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饮酒·其二》的后两句。它描绘了诗人在田园中采菊、赏景的场景,表现了陶渊明追求清闲宁静、崇尚田园生活的心态。同时,这幅田园画面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归去来兮”思想
“归去来兮”的思想,是陶渊明一生所崇尚的价值观。陶渊明认为,修身齐家、自律自强,是作为一名士人的责任和义务。对于诗人自己而言,田园生活是最好的选择。对于国家而言,只有回归本源,重视民生,才能长治久安。
陶渊明的意义
陶渊明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主题,表现了其对大自然、人民生活的关怀和向往。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人”。陶渊明主张清新自然,倡导“归去来兮”的思想,被视为中国士人文化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