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中字的诗
什么是"含中字的诗"?
“含中字的诗”最初是由台湾作家、上海文学院研究士王其钧提出来的,指的是在诗歌中巧妙地使用中文中的一个或多个字,达到表达意境、增强艺术感染力的目的。
中字在诗歌中的艺术表现
“含中字的诗”中,运用中文中某些字或成语,是为了表现作者的感触,或是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这种艺术的表现结果往往是更加精准、优美的表达方式。整篇文章呈现的是一种和谐、和睦的关系,是由文字中的点滴构成的一种心灵的呼唤,在情感表达的同时,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个关于“含中字的诗”的例子
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的《浣溪沙·端午》中舞匣中藏有“黄粱一帛”,用极少的一字艺术性的表现出了诗人的哀思和悲凉。还有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离”和“岁”本身是富有象征意义的,把草木的枯荣与生命的流逝比对,而“离岁”二字也对应着“送别”的主旨,用这样一种寥寥签归之技巧,让全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这种艺术表现方式的优缺点
相对于其他表达方式,“含中字的诗”具有优美、精准的特点,并能激发读者的想象、深感情境。但是,它也有一定的缺点,如难以传达作者思想的所有细节,且也相对难以理解。但好的“含中字的诗”能够很好地发挥这种艺术表现方式的优势,并突出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让读者产生共鸣。
“含中字的诗”对于诗歌创作的启示
对于诗歌创作者而言,技巧是非常核心的要素,这种技巧也当然不是单纯地代表一种码字能力,而是指以这种艺术形式对世界的感知、对语言的把握,以及对情感的包容与追求。读写“含中字的诗”,不仅可以增进对于语言、文化、诗歌创作的理解和体会,还可以作为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启示,以此丰富自己的写作水平,让自己的语言更富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