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之诗
浅谈'.岛之诗.'
现代诗歌在中国短暂的历史进程中,已经产生出很多形式和风格的新生力量,而《岛之诗》便是其中之一,这种诗歌形态以古典的风格、巧妙的构思和明晰的语言特点而受到文学爱好者的青睐。
岛之诗的起源
“岛之诗”自诞生以来倍受文学爱好者的青睐。同名诗集售出四万份以上,并不断被学校选作阅读途径之一。1992年,新加坡的陈子谦先生发表一篇《无人居住的岛上》的小说,并获得该年度的新加坡文学高峰奖,即南洋文学奖。这是本世纪80年代新加坡文学发展的标志,也是“岛之诗”形成的背景之一。
岛之诗的形式
岛之诗以一首首小而精的短诗组成,有如电子邮件、八手联弹般,诗句之间节奏分明,内容流畅跌宕,却没有一首诗是多于四句。其鲜明的个性如岛上的几朵花,或夜晚天空中的几颗星,细嚼慢咽便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不同于传统的诗歌写作手法,岛之诗更像是一种超乎时间和空间的语言辅助工具,深深地刻印在读者的心中。
岛之诗的内容
岛之诗是一种超越语言和文化界限的表达方式,每一篇诗都富有哲思感悟,更具人文关怀。许多诗所刻画的场景极为简单,如缓缓飘落的落叶、独木桥上欲罢不能的行走等,却隐含着深沉的象征意义,提醒着读者珍视眼前的每一刻,生活中那些看似日常的画面,散发出绚烂的生命光芒,刺激人们对生命更深的思索。
岛之诗的意义
岛之诗是一种新诗歌形式,它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特质。新诗歌的再度繁荣,使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立创新的信心。对于写作热爱诗歌的人来说,“岛之诗”由于它浅白的形式表达出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使这种诗歌形式值得一试。
《岛之诗》是一种追求“深度化、个性化、时代化”的新生事物,它以其新颖的风格,成为当代中国诗歌的一种有益尝试,是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诗歌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