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新高考综合改革政策解读

新高考综合改革政策解读

新高考综合改革政策解读

新高考综合改革政策是中国教育系统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以及解决“唯分数论”和“一考定终身”等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改革。以下是对新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的简要解读:

主要内容

1. 学业水平考试改革 :

强调基础性,突出选择性。

包括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组织等。

2. 全国统一高考改革 :

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不分文理科。

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

命题主体和考试时间有所区别。

3. 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改革 :

包括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和职业教育春季高考。

4. 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选课模式

科目选择理论上有12种组合。

考生根据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办学条件选择。

主要区别

考试科目 :全国统一高考为语文、数学、外语,选择考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

命题主体 :全国统一考试科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选择考科目由各省组织命题。

考试时间 :全国统一考试中的数学和外语科目考试时间是120分钟,语文科目是150分钟。

背景和实施情况

背景 :高考制度自恢复以来,经过不断改进,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以适应多样化人才选拔和个性发展需求。

实施情况 :自2014年起,上海、浙江等地开始试点,逐步推广至更多省市。2022年秋季起,部分省份开始实施新高考政策。

目标和意义

目标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意义 :改革旨在实现招生和考试的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

新政策特点

选科组合 :“3+1+2”模式,学生在物理、历史中选择1科作为首选科目,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中选择2科作为再选科目。

成绩组成 :文化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和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选择性考试科目中的首选科目成绩以原始分呈现,再选科目成绩以等级赋分方式呈现。

志愿填报和录取 :新高考模式下,考生以“专业(类)+院校”为单位填报志愿,普通本科合并为一个录取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

以上解读基于最新发布的政策和信息,具体政策可能会有所调整,请以当地教育部门发布的最新消息为准。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新高考综合改革政策在哪些省份实施?

2025年高考改革有哪些新变化?

中考改革2025政策具体有哪些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