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一诗中作者的遗憾是
背景介绍
“示儿一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篇之一,白居易的儿子白举纲因犯罪被贬谪元州(今湖北宜城),白居易在远离儿子的情况下写下了这首深情的诗篇,表达了他对儿子的思念之情。
作者的遗憾
在“示儿一诗”中,白居易表达了自己对儿子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儿子一些遗憾的感受。诗中写道:“黄金榜上非官第,青松林里不丈夫。”这两句话分别表达了白居易对儿子的两种遗憾,一是儿子未能得到官位,二是儿子未能变得“丈夫”,即有担当、有责任感、为人正直。
未能得官之遗憾
在唐代的文化体系中,官位是象征地位、声望、财富的符号。而白举纲作为官僚之子,自小就接受着家族的期望,一心想要在官场上崭露头角。然而,他的异端思想和行为却使他未能如愿。白居易在诗中的“黄金榜上非官第”这句话,表达了他父亲对儿子未能得到官位的失望和遗憾。
未能成为丈夫之遗憾
除了让白居易遗憾的是儿子未能得官,更令他痛心的是儿子的为人处事。在白举纲的信仰观上,他是个持异端思想和行为的志士。当时的人们或许认为他有“私人”的色彩。白居易为此很是抱怨,认为他的儿子需要更加的“丈夫”之修养。这种“丈夫”则需要在为人处事方面有英明的判断力,并有承担责任的勇敢以及对正义忠诚不二的信仰。然而,在白举纲持异端思想=的世界观下,其对社会的视角可能不是那么统一的。白居易的遗憾也就代表了这一点。
对于未必可以扭转的遗憾,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如今,《示儿一诗》虽已成为经典之作,但其中表达的遗憾和痛心却是不少父母所经历到的。许多时候,我们总是将太多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而这些期望本身并没有错,但当孩子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时,我们的失望和遗憾甚至会消磨孩子本身的努力与幸福感。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首先,要坦然接受自己的情感体验,深刻思考自己是不是把自己的期望映射到孩子上导致思维偏差,是不是过多地要求孩子使其过度负担,以及是不是妨碍了孩子内在价值的发展。其次,我们要关注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法,以理解而不是评判为目的,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心声,帮助孩子处理情绪并发掘个人潜力,给他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结语
白居易的“示儿一诗”中,虽然表达了他对儿子的思念情感,但是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他对儿子遗憾的感受。相对于当代父母的情感体验而言,他也许没有享受大量的教育资源,也并没有像我们可以去倾听更姿势各异的育儿经验和方法,但他的“遗憾”以及他在诗中的长情凝望,也是高度凝练的教育智慧,它教我们如何跳出“迷思和期待”,如何更好地去和孩子沟通,如何教导孩子,甚至是如何自省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品质。感谢“示儿一诗”的灵性给予我们的启示,让我们能够更加理智而美好地理解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把握人生的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