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四月那段日子,我和CMO忙得只能轮流睡觉,这真的很疯狂,”美国电话会议公司Zoom的COO Bawa女士说道。2020年,Zoom成了家喻户晓的企业。
Zoom COO Bawa女士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私人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被通话困扰。就在这时,疫情席卷全球。
一、Zoom、Google、微软…...谁是通话老大?
Bawa女士说:“我还记得2019年12月底时,我想,‘我们现在的业绩真的很出色’当时我们平均每天的参加会议人数有1000万。但到2020年4月时,平均每天的会议参与人数达到3亿,而且从此再没有太大的下降。”
Zoom的业绩和竞争对手相比如何呢?Google Meets的统计方法略有不同,是按与会人次而非人数进行统计。Google Meets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与会人次“峰值达到2.35亿”
同时,和Zoom统计方法完全一致的微软团队表示,截至2020年10月,微软的Microsoft Teams日均使用服务人数增长到了1.15亿。
Facebook没有披露Messenger Rooms会议服务的数据,但透露了目前Messenger App上每日通话次数超过1.50亿。
二、Zoom爆红的逻辑是什么?
1.响应迅速,双倍投入解决问题
“但同样地,Zoom迅速作出改变。公司投入了双倍的投资和精力来解决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做得很好。”
2.19家中心顶住业务猛增压力
多亏了Zoom完整的架构,春天用户量猛增的时候公司才能完美消化。
公司采用云计算机,主要工作由世界各地计算机中心的处理器完成。
疫情以前,公司就十分重视长期发展,因此已经建立了19家这样的中心。那时能承受的负载是绝对高于用户需求的。此外,Bawa女士说,公司有额外协议,可以在五小时内随时调用数以万计的。
因此当用户数量一飞冲天时,Zoom能够及时调用额外的负载量。
3.应用广泛,彻底改变工作习惯
其实Zoom已经被广泛应用在面试、裁员甚至是圣诞派对上。在家开始新工作的人用Zoom平台熟悉新同事。
公司COO Bawa女士说,展望未来,会议的趋势将继续下去,因为多数人会继续远程办公,或至少部分时间在家办公。
“未来的工作习惯已经完全转变,”她说,“越来越多的客户表示,他们进入了现场、远程交叉工作模式—有些人已经有了在家办公的规定时间,大约每周两到三天。”
“也有的企业以项目为基础安排办公。如果我在做自己单独演示的部分,就可以在家做。但如果你是与团队协作做大买卖的投行人士,就需要一直在现场办公了。”
三、“Zoom疲劳”愈发普遍
尽管对很多人来说在家办公是件挺开心的事,但有些人对参加会议感到很心累。
商业心理学公司Pearn Kandola合伙人、商业心理学家Stuart Duff说,他已经帮助了很多客户去适应会议。
“现在,会议过度使用的现象被称为‘Zoom疲劳’”他说,“沟通主要有四种方式—短信、通话和面对面交谈。”
“没有什么能取代面对面的交谈。就算是次优选,也并不适用于朝九晚五的全日制工作,更不应该应用于每场会议。”
另一位商业心理学家Jess Baker也在帮助客户更好地应对会议。
“提前做好准备可以让你更有自信。”她说,“为每一次单独和经理的会议做好准备。”
“只管和摄像头眼神交流,不要想着会议上还有多少人,想象你只是在和一个人直接交流。这可能听起来挺傻的,但你放松的表现会给其他与会者留下好印象。”
Bawa女士赞成过度应用通话和会议会给一些人造成困扰。“当人们讲到Zoom疲劳时,确实都很挣扎,但这并不是Zoom本身的错。”
Bawa女士说,由于疫情,即使在这样的成功下,公司丝毫没有庆祝的氛围。
“这是个沉重的时刻。当世界上那么多人在受苦时,我们实在无心庆祝。”
文章翻译自BBC News,为Yes, people have Zoom fatigue but its not our fault是Will Smale,由霞光社简单整理后发表。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会议
西点会展网:会议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个共同的问题或出于不同的目的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交流的活动,它往往伴随着一定规模的人员流动和消费。作为会展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会议特别是国际性会议在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市政建设、创造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
张洪泉,建议应届生身份保留延长至5年,朝三暮四[详情]
事件彻底反转,在Zoom前女友发的内容中,断断续续不停的管Zoom要钱[详情]
主要分为会员服务,车祸,不断,是贪婪还是困境难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