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所有古诗
瞻彼淇奥——‘塞下曲’简介
《塞下曲》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宫廷音乐曲目,也是一首古老的民歌。到了唐朝,陈子昂写下《塞下曲》,歌颂人们在战乱中的坚守与爱国情怀。之后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填词。至今,有超过2000首和《塞下曲》有关的诗文被流传。其中一些经典的名篇,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瑰宝。
“十年生死两茫茫”——前朝名士名篇
《塞下曲》有着丰富的诗歌内涵,其中包括悲壮的爱国主义情感,描绘出文字的美感。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下:“英雄一怒为红颜”,峥嵘呼出了那一股慷慨悲壮之气,而此时,我们不得不提到“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句子。这句话唱出了人民的社会群体,“十年”“生死”“茫茫”,字字皆刻画出中国古代的沧桑与战争的残酷,令读者感叹古人之泪。
蒙古胡虏——中古士人怨愤之作
在《塞下曲》的诗词文献中,有不少含有怨恨的情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蒙古胡虏”了吧。这三个字,可看作是中古时期,农民阶级和中下层士人,对于游牧民族异族侵入的一种憎恶与无奈的反应。其中,状元张华有《塞下怨》一篇。诗中透露出的愤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令人倍感急躁和欣赏。而金存德,《塞下曲·北征》中“星月营中士,灰飞烟满楼。铁衣憔悴叹,断鬼颓蛮愁。“一句,则完美的展现了士人吟咏自身逐渐逝去的自豪精神。
雅俗共赏——唐太宗诗、戴复古曲与白居易词
《塞下曲》是一首广为涵盖的诗歌,被后人加以发挥,又产生了不同的文学形式。唐太宗李世民写下的《长安古调》为《塞下曲》加入了许多的婉约与抒情,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也因之写下了《登鹳雀楼》名篇。在五唐四宋之际,曾有一种称为戴复古曲的艺术形式,将《塞下曲》更加深入民间。白居易在《浣溪沙》中也将歌曲简谱配套,使得广大百姓能够更方便地吟唱。
风吹草低见牛羊——绵延千年的文学记梦
《塞下曲》作为一首全民共鸣的流行曲目,其古老历史和丰富文化被广泛吸收,能够一直受到上至文化人的追捧,下至民间的传唱。在宋朝,苏轼《行香子》曾经写过“满弦声怨,血染征衣;九女莫愁,人生如梦。”,悲怆和凄美同时存在,抒发了对于纷繁复杂人生的感慨。唐朝的孟浩然,则在《塞下曲》中,用行云流水的词句,诉说了战乱的无情和农民的悲痛,令人感动。还有这首诗句风靡文坛:“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是不是也门径在心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