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吊周瑜诗范成大

吊周瑜诗范成大

吊周瑜诗范成大

周瑜笛韵,世人传颂

周瑜,字公瑾,是三国时期孙权麾下的名将,也是文武双全的英才。虽然其生平事迹历经传说,但是作为诗人的周瑜,留存于后世的三十余首诗歌,却被认为是道出了当时文人士子思想、风貌和轻佻豪放的精华佳品之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赤壁怀古》。

以笛之音抚慰愁绪

周瑜所创制的笛曲,旋转悠扬,曼妙动听,被誉为“周瑜笛韵”。他常常在军旅征战中吹奏笛子,用音乐抚慰自己疲惫的心境,也成了当时文人士子所追赏的风尚。据孔融《百家姓》所说,“周瑜笛韵,世人传颂,非常之美,当世唯造化所生。”对于周瑜的笛曲,后人依然对它的音乐美感和文化价值不断加深并探析。

豪放奔放,意象丰满

周瑜的诗歌,多次涉及历史典故和军旅胜败,以豪放奔放和意象丰满的文风,直观地展现了他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思想特点。 如《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充满豪气与哀思。《临江仙·滁州送范倅》开篇便写道:“枫叶落,水时流,芳草疏深岸,华堂醉别愁。”将诗人落魄以及别离之情淋漓展现。

英雄气概,磅礴壮阔

周瑜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位名将,掌握着一定的军事策略与战斗技巧。在历次战役中,他的声威惨震天地,壮志凌云,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与他英雄气概相呼应的名篇。 如《临江仙·滁州送范倅》中,“华堂醉别愁,青天任搏风”,洋溢着强烈的壮志与旷达之情。《赤壁赋》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锦绣之服,偷于蚁穴。”这些既生动而又实际的描写,更是一种深情的渲染,展现着作者无与伦比的豪迈气魄。

永垂不朽,影响深远

周瑜的文学风范,和他的战争功绩一样,已经超出了一般人的界限,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他的笛曲依然被人们推崇;他的诗歌仍给人以启迪;他的形象更已刻在人们的心中。伴随着岁月的推移,周瑜的声音在历史的长廊里不曾消逝,反而显得更加响亮。可以说,无论是对于后世的文化演进,还是对于现代人的精神鼓励,周瑜的荣誉记录都不会因为历史的冷漠而消失,而是更加永恒不灭,影响着那些尚未出生的孩子们。